站内查找: |
http://www.ysehk.com 文章来源:原色画框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您也许并不十分了解西藏的宗教和信仰,但您能从充满美丽和幻想的唐卡中感悟生活,感悟生命,感悟未来。
如果说,通过梵高的油画,您可以洞察人类内心的孤独;通过毕加索的油画,您可以放飞脱缰的心情;通过张大千的画,您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壮丽,那么,通过西藏唐卡,您就可以进入美丽的心灵田园,感受宗教和信仰带给人的宁静与祥和。这就是西藏唐卡,一种美丽与幻想的艺术,它可以带给您超然物外的心境,带给您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它既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又是佛教、苯教信徒修行的重要辅助工具。修行者把唐卡画中的圣像作为修行中观想和膜拜的对象,悬挂于家庭佛堂和寺院、庙宇的墙壁或柱梁上,其魅力完全不受尺寸大小的限制,也不受表现形式的影响,它是匠人的劳动成果,也是艺术家的心灵表达,更是宗教信徒们的修行依托和日记。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续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在每一幅唐卡有限的画面中,每一条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就好像是画家的心电图;每一个艳丽而典雅的色块,就好像是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一个有才华的唐卡画家在近似单调的画面中,一束野花、几块岩石、几只动物就能把整个画面活跃起来。
唐卡一般是在宽约60厘米,长约90厘米的画幅中心位置画一尊大佛像,称为主尊像,而把一段故事,从唐卡的左上角开始围绕主尊像,顺时针布满一圈,每轴画一般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由于画心安排了主尊像,其周围的空间大小、形状都很不一致。靠近主尊像的地方,其轮廓更不规则,这就要求故事的每一个画面构图必须是因地制宜的。
唐卡不像连环画那样较为详细的文字说明,而只是在每幅画面的一处加一个类似标题的简单疏引,故事内容主要是依靠画面本身的艺术形象来揭示的。所以说,它既是连环画,又不像现在流行的连环画那样清晰易懂,这就势必要求读者事先对它的内容有一些了解,否则是难以欣赏的。正因为如此,今天,当我们读起来才更觉趣味无穷。
唐卡所反映的内容涉猎面广,它囊括了藏传佛教的宗教活动中的人物图像、故事片断,并把雪域高原的风情习俗、山光水色,尽收卷中。这样浩繁的内容,要在咫尺卷轴里反映出来如果没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扎实的生活积累,是很难做到的。我曾仔细观赏过一些唐卡,西藏画师要构思数以千计的不同场面,描绘数以万计的人物,还要做到山川有别,建筑各异风土民俗迥然不同,即使一时一地也有僧俗官僚百姓之分,耕耘畜牧,百工杂技,诸方仪礼,甚至刀戎甲胄,法鼓锣号,都要精心构图,无不显示藏族画师高超的技艺及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唐卡的形式与游牧部族的生活经历有关。藏胞在辽阔而荒凉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成为随身携带的庙宇。毕竟,唐卡比塑像更轻,也不同于壁画,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把唐卡系挂在帐篷里,哪怕是一根树枝上,就能成为一种象征,让藏胞们祈祷、礼拜、观想,或保佑离去的亲人。据说最小的唐卡仅有巴掌般大小,画在纸上、布上或羊皮上;而大的唐卡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每年择吉日而向广大信众示现,当其缓缓展开后,竟能遮住整整一面山坡。
虽然年代久远,但不失艳丽,总给人一种惊艳冷俊的感觉。我们援藏干部的驻地泽当镇的唐卡,因为悬挂在厅堂,供人瞻仰与选购,所以,显得亲近而鲜活。拉萨八廓街的唐卡,则大多是用来销售的,色彩要更加浓艳一些。尽管商家规定不能近距离拍照,但毕竟可以走近欣赏,唐卡上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故事,让人感叹之余,思绪万千。
唐卡在流通过程中,其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地体现。缜密的线条,丰富多彩的画法,为唐卡的流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早在许多年前,唐卡就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永乐年间,内地织物唐卡大量流入西藏,使唐卡艺术,在西藏,获得了广大的发展空间。而西藏唐卡并不拘泥于彩缎,其材质是多样的,有刺绣、织锦、贴花及珍珠镶嵌等,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唐卡起源于何时,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就西藏绘画艺术而言,其历史大体可以追溯到吐蕃早期。据藏史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修建的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的墙壁上就绘有壁画。西藏唐卡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数量可观,但由于社会的各种动乱,唐宋时期的古老绘画保存下来的唐卡已不多见。据说萨迹寺保存有一幅叫做桑结东厦的唐卡,上面画有35尊佛像,其古朴典雅的风格与敦煌石窟中同时期的壁画极为相似,是吐蕃时期极为罕见的一件珍贵文物。
唐卡的题材是多方面的。有取材于西藏社会历史和生活习俗的历史画和风俗画,也有反映天文历法和藏医藏药的科学唐卡。据史作画,以画言史是西藏唐卡的一个显著特点。反映西藏历史的唐卡,有通史性的,有断代性的,还有一种人物传记唐卡。西藏唐卡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宗教这一主题,唐卡中所表现的佛像,具有多姿多态的特点。可以说,每一幅唐卡,都有一段历史,而您永远也猜不透画像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激发您去大胆地想象与幻想。持有一幅唐卡,也就获得了一份美丽与幻想艺术,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的队友们痴迷于唐卡的原因。
唐卡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佛教的传入,藏族文化吸收了不少其它民族的文化成分,与本土文化相交融,形成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独具特色的藏文化,这一点在唐卡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被誉为藏传佛教艺术之乡的青海热贡艺人的作品《南海观音菩萨》,构图饱满、场面宏大,是集印度、尼泊尔以及藏族艺术风格于一体的代表作。这幅唐卡人物造型千姿百态、表情微妙传神,线条细腻流畅、组织有序、层次分明,集细腻与宏大于一体,犹如一首气势恢弘的交响乐。
西藏的许多艺人为了画唐卡,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们将自己对佛祖的敬仰发挥到了极至,但西藏唐卡很少留下他们的名字,但一些著名画师却是人们熟知和敬佩的。如前藏的洛扎丹增洛布,后藏的曲银嘉措、绒巴索朗结布、江央旺布等,都是17世纪著名的绘画大师,还有一部分唐卡是由寺院有绘画才能的喇嘛绘制的。过去,寺院是西藏文化荟萃之地,许多高僧不但是深受崇敬的佛学大师,而且是出类拔萃的绘画能手。